- ·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09/30]
- ·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09/30]
- ·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09/30]
中等教育论文_基于核心素养的农村高中生物校本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核心素养的概念 2.2 校本课程开发理论 2.3 本研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3 课程的前期调查分析 3.1 校内外环境分析 3.1.1 基础教育比较薄弱 3.1.2 学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核心素养的概念
2.2 校本课程开发理论
2.3 本研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3 课程的前期调查分析
3.1 校内外环境分析
3.1.1 基础教育比较薄弱
3.1.2 学校特色
3.2 学生需求分析
4 课程目标的确立
5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
5.1 课程资源的概念界定
5.2 《蒙泉绿影——宜章县第一中学校园植物分类与鉴赏》校本教材的编制
5.3 宜章县常见植物图片库建设
5.4 植物标本馆建设
5.5 学校植物园的建设
5.6 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与科技创新指导中心的建设
6 校本课程的实施
6.1 课程的组织形式
6.2 教学方法
6.2.1 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
6.2.2 以能力培养和学生兴趣满足为主的教学方法
6.3 课程内容的选择
6.3.1 植物分类模块
6.3.2 科学探究模块
6.4 课例分析
6.4.1 植物分类学与实践活动模块课例:叶趣实践活动设计
6.4.2 科学探究实验课例:发现身边的“朋友”——宜章一中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
6.4.3 拓展性科学探究实验课例:基于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鸟类观测活动
7 课程评价
7.1 学生评价
7.2 教师评价
7.3 课程评价
8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喜旱莲子草雄蕊雌化现象的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宜章一中校园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
附录三: 校本教材
文章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到了深入推进的新阶段,《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生物的课程目标为:“以核心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今年4月份在湖南省公布的新高考改革方案中明确指出高考录取将采用“两依据一参考”进行录取工作,学生的综合素养评价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何让学生在繁重的文化知识学习之余参加科技创新的综合实践活动成了高中教育者们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校本课程作为学校提高办学特色,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渠道,如何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了当前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笔者依托所任教的宜章县第一中学,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探究如何利用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和学校植物园等丰富的植物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本文的第一、二部分为理论研究部分,通过文献综述阐述了核心素养的概念的由来与发展以及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探讨了校本课程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及如何利用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第3-7部分为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及评价的实践研究,包括课程开发的前期调查分析、课程目标的确立、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校本课程的实施、课程评价等几部分。笔者通过几年的实践研究以探讨如何利用学校后山近200亩的植物园等本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各个环节的深入研究,探索农村中学的校本课程开发之路。本部分着重分析了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的实施,本课程利用本校科技创新特色、植物园等条件开发了大量的课程资源,并编写出版了校本教材。本课程创造性的将传统的植物分类学内容与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以植物分类学的学习为基础将课程分为三大模块,使学生将知识、实践和创新有机的结合起来了。在课程实施部分,笔者通过三个模块的经典课例分析,展示了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模式。在课程评价过程中,笔者除了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之外还引进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老师评价等对过程进行了评定,同时通过将学生课题组的成果送到外面参赛的方式使课程的成果得到了更加专业的评价。第八部分为结论部分,笔者认为通过将植物分类与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结合到一起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了提高,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了素材,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特色发展,既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升学压力和校本课程之间的矛盾。本文通过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探讨了如何利用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希望能够为以后的相关研究者们提供参考与借鉴。
文章来源:《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网址: http://www.zwflyzyxbzz.cn/qikandaodu/2022/0130/1179.html